二級醫院專家成果登權威期刊:急性腦卒中關鍵分子標記被揭示,將為篩查帶來新思路

急性腦卒中的早期篩查與預防,將有新方法。來自上海二級醫院的醫學專家——市八醫院神經內科陳旭主任團隊,聯合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周代占研究組、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賀林院士團隊及浦東新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白青科主任,在國際著名專業學術期刊《卒中》(《Stroke》)雜志在線發表文章。研究從全基因組甲基化層面,揭示了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表觀遺傳修飾圖譜,鑒定MTRNR2L8基因顯著的低甲基化,是急性腦卒中患者關鍵分子標記,這為疾病早期篩查和預防帶來新思路。

缺血性腦卒中或腦梗死,已成全球第二大死因。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我國腦中風的年齡標化發病率超過336/10萬,位列全球首位,每年新發卒中人數約250萬,每年因卒中死亡人數達170萬,高居全國居民死因首位。750萬幸存者不僅給家庭帶來巨大痛苦和經濟負擔,也造成了巨大社會經濟負擔。

陳旭教授解釋,現行治療手段的局限,決定了腦卒中治療的局限性。溶栓治療時間窗短(約 4.5 小時),可大部分患者發病后,無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到達有條件的醫療中心。據統計,歐美3-8.5%的腦卒中病人接受到溶栓治療,我國這一比例僅為2.4%。

陳旭領銜研究團隊,從最大程度預防腦卒中發生出發,在上海市、徐匯區衛健委、醫院領導支持下建立了徐匯區腦卒中預防與救治中心,進行嚴格的高危人群篩查和研究,并建立急性腦卒中溶栓、取栓、腦血管狹窄支架治療綠色通道,由此展示出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據悉,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可干預因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體重、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尿酸及活動減少、飲食習慣不合理;血管本身病變,如血管炎、血管壁發育異常、腫瘤以及其他部位栓塞;血液病、心臟疾病患者服用抗凝藥物;服用避孕藥物;不良生活習慣,如抽煙及過量飲酒)和不可干預因素(年齡、性別、遺傳、種族、家族史)。

團隊除了積極對可干預因素控制外,近年還著力進行腦卒中遺傳因素的研究。所謂遺傳變異,即不同藥物在代謝和療效上存在個體差異,而通過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可以明確和鑒定遺傳變異與藥物療效之間的關系,藥物基因組學研究可幫助認識藥物反應的個體化差異,為臨床個體化給藥開辟新途徑。此次,團隊瞄準國際上尚無有效的急性腦卒中篩查分子標志物,進行了重點研究。陳旭解釋,以往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變化是腦卒中發生早期和進展過程中主要的特征之一,同時也是腦卒中治療效果的潛在影響因素之一。通過檢測血液中DNA甲基化水平,可對腦卒中進行篩查、超早期診斷,未來還可能用于進行個體化治療。

項目組成員用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技術,通過病例-對照研究的策略,在腦卒中患者的血液樣本中,鑒定到672個基因發生了DNA甲基化的顯著變化,從而全面地揭示了腦卒中的DNA甲基化表觀遺傳修飾圖譜;研究組進一步通過大規模人群樣本的驗證試驗后,首次鑒定到MTRNR2L8基因啟動子區低甲基化和急性腦梗死的發生顯著相關。論文查重

研究可見,MTRNR2L8 基因甲基化對急性腦卒中的診斷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和靈敏性,是急性腦卒中分子篩查的潛在標記物?;谠擁椦芯康暮罄m臨床研究已經開展,業內專家一致預測,研究將為急性腦卒中早期診斷、大規模篩查、預防提供新途徑,以此提前干預并改善病家的生活質量。

內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轉載文章。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m.nokturnalist.com/a/318.html